您的位置: 首页 > 肠健康资讯站 > 大咖课堂

妊娠期哺乳期到底能不能用布洛芬退热?

  目前,布洛芬是世界卫生组织、美国FDA共同推荐的儿童退烧药,是公认的儿童首选抗炎药,也是成人镇痛药中经典且高效的药物。同时有报告称:布洛芬是孕妇最常用的药物之一,使用量高达28%。

  但最近,全世界最知名的生殖医学期刊之一《HumanReproduction》上发表了一项研究:布洛芬会穿透胎盘屏障,直接对女性胎儿生殖系统造成伤害!

  布洛芬,真这么可怕吗?

  布洛芬的「致畸证据」

  《HumanReproduction》原文大意如下:

  如果孕妇在妊娠的头24周服用止痛药布洛芬,那么她们女儿卵巢中的卵细胞数量可能就会减少。在胎儿发育至关重要的前三个月内,布洛芬会使女性胎儿的卵泡数量显著减少,而卵泡会形成卵细胞。这些生殖细胞要么死亡,要么无法正常的生长和繁殖。

  而2017年10月,SciRep上的一篇文章也表示:在人类暴露相关的浓度和早期妊娠特定狭窄的「早期窗口」内,布洛芬直接引起人胎儿睾丸和生殖细胞的内分泌紊乱。

  既往研究表明,妊娠早期(妊娠开始~妊娠12周)使用NSAIDS会增加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缺陷、低体重新生儿风险[2,3]。而在妊娠后期(妊娠29周~妊娠结束),NSAIDS类药物会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,可能导致胎儿动脉导管过早关闭[4]。

  另外,还有研究表明NSAIDS药物可能不会增加不良出生风险,但有可能增加致妊娠期流产的风险[5]。

  按上述研究来说,妊娠期服用布洛芬,对女婴、男婴、孕妇都有可能造成伤害。布洛芬真这么可怕吗?

  我怀孕吃了两颗布洛芬,孩子还能要吗?

  1.受精后2周内(停经4周内)

  受精后的2周内(停经4周内),药物(即所有药物)对胚胎的影响是「全」或「无」。

  全:表现为胚胎早期死亡导致流产;

  无:表现为胚胎继续发育,不出现异常。

  所以,停经4周内服药对孕妇而言,影响并不大。

  2.受精后3~8周(停经5~10周)

  这个时期被称为「致畸高度敏感期」,其中,神经组织为15~25天;心脏20~40天;肢体24~46天;眼畸形24~39天;外生殖器36~55天。

  研究表明,妊娠56天以后,较大剂量使用解热镇痛药,可致胎儿智力障碍和主动脉导管早期闭合,出现死胎,所以服用解热镇痛药的剂量多少是致畸的关键。弱剂量微乎其微,孕妇不用太过焦虑。

  3.妊娠(停经)30周

  布洛芬在FDA妊娠用药分类:妊娠30周前为C级,30周后为D级,不是国内文献常说的B/D级。

  C级定义:在动物的研究中证实对胎儿有副反应(致畸或使胚胎致死或其他),但在妇女中无对照组或在妇女和动物研究中无可以利用的资料。药物仅在权衡对胎儿的利大于弊时给予。

  D级定义:对人类胎儿的危险有肯定的证据,但尽管有害,对孕妇需肯定其有利,方予应用(如对生命垂危或疾病严重而无法应用较安全的药物或药物无效)。

  FDA妊娠分级在8.1Pregnancy中有如下描述:Teratogeniceffects-PregnancyCategoryCpriorto30weeksgestation;CategoryDstartingat30weeksgestation。

  所以,孕妇是在30周前服药,对胎儿影响不大。在30周后服的药,相对影响要大些。

  妊娠期能不能用布洛芬?还得看说明书!

  丁香园达人站友@belb再度提示布洛芬的孕期用法:

  避免在孕晚期使用,布洛芬会导致胎儿动脉导管过早闭合,引起肺动脉压和右心室压力增高,还会并发二尖瓣关闭不全。

  不建议备孕女性使用,可影响生育。

  避免在孕30周后使用,如果已经服用,应注意查UCG监测动脉导管状态。如果对于复杂性的或者UCG不确定的情况,需要做造影确诊。

  诚如@药崽所言,其实无论什么时期,小剂量服用(如2片)布洛芬对胎儿几乎没有影响。临床上,解除孕妇心里阴影才是重中之重,否则孕妇的焦虑情绪是导致胎儿发育迟缓或异常。

  妊娠期发热,还能药物退热吗?

  总体来说,相对于其他NSAIDS类药物(包括布洛芬),对乙酰氨基酚是妊娠期退热镇痛的最佳选择。与此同时目前的研究表明,哺乳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都是安全的。但是在没有其他更多的研究结果出来之前,仍然应该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[10~14]。

  那么,「哺乳期」能药物退热吗?

  早期的对母乳中布洛芬浓度的研究结果表明,布洛芬在母乳中的浓度几近于零[8]。最新的试验表明哺乳期妇女口服400~1200mg的布洛芬,婴儿一天内从母乳中获得的布洛芬大约为68µg/kg/d,仅相当于儿童剂量的0.2%[9]。

  所以,对于哺乳期妇女,在哺乳期间使用布洛芬是安全的,是可以正常哺乳的。

  同样,对乙酰氨基酚虽然能够进入母乳,但是婴儿从母乳中获得的对乙酰氨基酚仅相当于其母体剂量的约2%[15]。并且由于新生儿体内主要CYP450酶的含量低,导致其体内的对乙酰氨基酚更难转化为肝毒性代谢物,对乙酰氨基酚导致的肝毒性在新生儿中更加少见[16]。
返回顶部